欢迎访问无锡市商务局网站    
  1. 本站支持IPV6
  2. 繁体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计划

无锡市“十一五”口岸发展规划

时间:2010-12-22 16:37    来源: 无锡市商务局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特大

信息索引号
014006737/2010-00117
发文日期
2010-12-22
公开日期
2010-12-22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无锡市商务局
公开形式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
商贸、海关、旅游--对外经贸合作
体裁
其他
关键词
规划, 经济, 管理
文件下载
内容概述
依据《江苏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无锡市“十一五”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无锡市九大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五年行动计划》,特制定《无锡市“十一五”口岸发展规划》。

显示全部表格信息

无锡市“十一五”口岸发展规划(2006年-2010年) 依据《江苏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无锡市“十一五”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无锡市九大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五年行动计划》,特制定《无锡市“十一五”口岸发展规划》。

  第一章 口岸发展现状第一节 基本情况无锡口岸自90年代初建立以来,加快建设,加强管理,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功能的口岸开放新格局,为全市经济特别是开放型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一、口岸体系初步形成,口岸运行态势良好。无锡现有江阴港、无锡港两个水港口岸和无锡出口加工区、新区陆路直通式监管点、宜兴直通点三个陆路口岸。其中, 江阴港是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无锡出口加工区是2002年被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第二批出口加工区,无锡港、新区陆路直通式监管点为江苏省政府批准的国家二类口岸。另外,无锡机场自2004年2月18日开通民用航班后,已于2006年1月26日正式开通无锡至香港临时包机航班,实现了无锡空港临时口岸开放。至此,无锡初步形成了“一地五点、一二类口岸齐全、水陆空进出口配套”口岸开放新格局。2005年,全市各口岸完成内外贸运量4325.46万吨,完成国际集装箱吞吐量92298标箱,外贸货物吞吐量达到673.74万吨,征收关税和代征税46.22亿元。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口岸整体功能不断完善。以国家一类口岸江阴港的下放为契机,以建设锡、澄、宜等多个陆路直通点为重点,以加快无锡机场空港开放为突破,按照从水、陆、空三个方面构筑设施现代化、服务优质化、功能多样化的客货出入境大通道的发展思路,加快无锡口岸建设。1992年以来,江阴港通过多年的建设,公共码头的靠泊能力进一步提高,港口装卸能力进一步增强,并扩展了货物后方堆场,设立了长江江阴海轮锚地和检疫锚地,建立了口岸远程监控和计算机联网系统。2000年,总投资5000万元的无锡新区陆路直通式监管点正式设立。2001年,总投资1000万元的无锡港正式开通。2002年,总投资1.2亿元,建成了无锡出口加工区0.7平方公里A区一期工程,并封关运作;2005年初启动A区二期0.8平方公里建设并于2006年3月通过南京海关验收;2006年4月26日B区0.2平方公里通过国家九部委联合验收,在全国出口加工区中首创了对已建成区域实行出口加工区管理的新模式。2003年,总投资5000万元的无锡新区直通点集装箱还箱点开工建设。2003年,总投资5981万元的宜兴海关直通点开始建设,并于2004年9月16日正式开通运行。2006年1月26日,无锡机场至香港临时包机开通,标志着无锡正初步建立空港口岸功能。目前,约占全市进出口总量25%的货物在无锡口岸通关,其中,二类口岸通关量占市区进出口总额的15%左右,二类口岸首次实现空运进口额超过海运,口岸经济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三、管理协调不断加强,口岸作用不断提高。入世以来,口岸的管理体制、查验体制和运行机制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口岸建设与发展,成立了无锡市口岸协调委员会,对全市口岸工作实施领导决策和组织协调。设立了无锡市口岸管理办公室,作为政府的常设机构,统一归口管理全市口岸工作。建立了口岸专项管理资金,有效促进了口岸的建设与管理。各口岸查验部门加大了改革力度,在监管有效的前提下,积极创新通关模式,提高通关效率,保证了无锡口岸整体运行的安全畅通和文明高效。无锡口岸在保证无锡经济发展和对外交往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提高,为改善投资和贸易环境,促进开放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成为加快无锡对外经贸发展的重要支撑体系和构筑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 第二节 存在问题我市口岸建设、管理水平同无锡的城市地位相比,同开放型经济迅猛发展的需要相比,还存在着差距和问题。一是“大口岸”、“大通关”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二是口岸功能尚待完善;三是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四是口岸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

  第二章 奋斗目标 第一节 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无锡口岸的发展环境、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十分有利,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无锡口岸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步伐正在加快,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正在加快,无锡经济迈向世界的步伐也正在加快。我市确立了争创全省“两个率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先导区和示范区的奋斗目标。无锡口岸作为对外经贸的重要窗口和对外交往的重要通道,其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特别是作为国内内陆地区重要的枢纽口岸之一的雏形开始凸现。无锡口岸的建设与管理,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发展形势和机遇。经过最近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无锡口岸具备了进一步建设现代化口岸体系和多功能国际大通道的良好基础。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无锡口岸建设提出新要求。今后五年,我市将围绕提升经济国际竞争力,适应世贸组织规则,积极创新涉外经济管理服务,加大力度发展开放型经济,牢牢抓住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加快引进外资步伐,积极应对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的新形势,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出口竞争力。我市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步伐也将进一步加快,依托口岸的信息流、物流、商流和资金流,将会进一步增多。这些调整和变化趋势,表现在口岸上就是进出口企业不断发展壮大,IT、IC、纺织、化工、金属加工制造等行业企业所需的设备、原料及其进出口产品大大增加,促成了口岸水运进出口运量的稳定增长,空运进出口货物的迅猛增加,口岸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需求的日益迫切。无锡口岸的建设与发展必须主动适应由此带来的这种变化和要求。 三、建设现代化城市对口岸建设提出了新挑战。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综合体现。推进城市化已成为今后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统筹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口岸建设的战略要求。我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居沿海经济开放带与沿江经济发展带的交汇处,是上海经济辐射圈内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围绕建设国际制造业基地、国内外著名旅游胜地和区域性物流中心,口岸城市的定位、口岸功能的开发、口岸设施的建设十分重要,它已成为创新城市建设管理体制和机制,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口岸工作要主动迎接挑战,积极融入城市化发展进程,深入研究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提高为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服务能力。 四、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对无锡口岸建设与管理提出新课题。口岸,是国门,是一个国家的门户;口岸,是通道,直接连通国际市场;口岸,是窗口,标志着一个地区和城市的开放程度。口岸的发展与开放,还是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加速器”和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撑。“十一五”期间,我市的经济市场化、国际化将迈上新的台阶,通过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利用外资和外贸进出口总额将分别实现“翻番”,开放领域将更加广泛,开放的带动力将大大增强,口岸运营规模必将进一步扩大,这就不仅要求无锡口岸通关环境必须进一步改善,同时更是对口岸的管理和服务、功能和设施的改善与优化,以进一步适应国际规则,提出了新的课题。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建设,加强管理,强化服务,努力将口岸建设与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二节 建设与发展的基本原则 “十一五”期间,无锡口岸建设与发展的基本原则: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我市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结合“沿江”、“沿路”、“沿湖”的开发战略和产业布局规划,整合现有口岸资源,接轨上海,推动沿江开发,推进两岸联动,重点建设水路口岸、航空口岸,配套建设陆路口岸,力求各口岸布局合理、分工明确、重点突出、规划配套。二、功能配套、动态适应。在不断完善口岸功能的前提下,口岸发展要立足无锡、接受上海经济发展辐射。水路口岸应以国际集装箱业务为突破口,增加干线国际集装箱航班的挂靠,配套上海,适时发展内支线外贸运输,努力形成区域性的物流集散中心;航空口岸应以国际货运为主要发展方向,作为上海航空港货运的重要补充,同时带动无锡旅游业的发展,服务无锡本地区,辐射周边区域乃至苏北地区,促进无锡空港经济的繁荣;陆路口岸应以促进航空、水路口岸发展为主,主动呼应上海以及空、水两大口岸的辐射,并努力形成互动,共同促进无锡口岸经济的形成和健康发展。在三大口岸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优化通关环境,提高通关效率。三、健全体系、超前发展。充分发挥市口岸协调委员会作用,强化市口岸管理办公室的归口管理职能,加强协调,力求工作机制制度化、工作程序透明化、工作监督社会化,努力提高办事效率。 第三节 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一五”期间,无锡口岸建设与发展总的思路是:“一个目标,三个突出,八项任务”。 “一个目标”:适应无锡《争创全省“两个率先”先导区和示范区行动纲要》需要,呼应无锡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经贸交往的需求,坚持口岸科学发展观,通过今后五年的建设与发展,至2010年,完成无锡机场4D级改扩建工程,争取建成国家一类开放机场,使之成为苏南地区重要的枢纽口岸之一。 “三个突出”:突出口岸统筹发展方向。建设水、空、陆相配套,各有侧重,互为促进,布局合理的口岸体系。力求在沿江开发、两岸联动、江阴口岸平台进一步拓展方面有新的突破;力求在无锡空港扩容、开放进一步上规模上等级方面有新的突破;力求在下甸桥、新区、机场空港物流整合、进一步形成和打造无锡口岸物流中心方面有新的突破,并谋求形成空港、水港、陆港口岸物流分中心;力求在无锡口岸物流中心发展的基础上,探索和建设无锡空陆保税物流中心(B型);力求在二类口岸谋求新发展、出口加工区功能和服务方面进一步完善、宜兴直通点顺利通关并实现效率和效益两个有效运营方面有新的突破。突出推进“大通关”工程建设。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以实现电子联网监管为突破口,分阶段、分层次搭建电子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完善口岸服务,提高通关效率。力求在打造无锡口岸电子信息公共平台,拓展绿色通道,真正便捷通关,从而提高客流、物流在无锡口岸通关率方面有新的突破。突出口岸建设有效投入。深入研究和探索企业转制新形势下,口岸建设投入机制的内在规律,积极寻求和吸纳外部建设资金,实现多渠道、多层次口岸投入,着力建立并形成资金市场化运作机制。力求在吸引和吸纳外部建设资金投入方面有新的突破;在适时调整投入主体、优化投入结构方面有新的突破。 “八项任务”:一、口岸进出口货值:达到300亿美元,年递增30%左右。二、口岸货物吞吐量:达到1亿吨,年增长率为20%以上。三、口岸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20万TEU,年增长率为50%以上。四、空港人流量:境内外乘客达到600万人次/年,年平均增长率为50%以上;航空货运量达到30万吨,年增长率为40%。五、口岸布局:以水路口岸、航空口岸为重点,陆路口岸为配套,全面构建我市现代化口岸体系。以长江、京沪高速铁路、沿江高速公路和沪宁铁路、公路等东西向为发展主轴,以新长铁路、锡澄、锡宜高速公路和京杭大运河、江阴长江大桥等南北向为发展辅轴,围绕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形成广覆盖、多功能和立体化的口岸发展新格局。六、口岸建设:预期完成投入35亿元左右,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口岸功能,促进口岸规模和运行质量的提高。江阴港建设成为江海河联运、内外贸货运输、装卸与仓储、公用码头与货主码头相结合的多功能的综合性港口,努力建成区域性的港口物流园区,积极探索发展港口保税物流中心(B型);无锡港、宜兴港建设成为具有联运、装卸、仓储等功能的综合性港口;无锡机场建成国际货运机场;发挥新区陆路直通式监管点优势和保税仓库优势,建设区域性的保税物流中心(B型),把无锡出口加工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出口加工区;国家一类、二类口岸建设在省内名列前茅。七、口岸管理:以依法把关,监管有效,方便进出,优质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创新、优化监管方式,加强行风建设,改善口岸通关环境,提高口岸服务效率。努力把江阴港、无锡港、宜兴港、新区陆路监管点和无锡硕放机场建成国内一流、省内领先的口岸物流园区,进一步扩大口岸代理服务业和市场,建成覆盖全市口岸部门的信息系统,实现电子报关、报检,初步形成大口岸、大通关和大物流平台。八、“大通关”:“十一五”期间,要全面实现无锡口岸“大通关”。以提高口岸工作效率为目标,主动适应无锡建设开放型特大城市的要求,全面提高无锡口岸国际竞争力,努力实现无锡口岸的国际化、信息化、规范化和法治化,把无锡口岸建成监管规范、通关便捷、收费合理、服务高效的口岸。进一步完善无锡的贸易投资环境,使国内外进出口企业都能在无锡口岸享受到便捷、高效的通关服务。无锡口岸本地通关率达到45%。

  第三章 水路口岸江阴港是国务院批准设定的一类口岸,是我市直接通往世界各地的重要通道。无锡二类口岸下甸桥港区是我市乃至苏南地区最具潜力的运河港区,货物吞吐量逐年上升。今后五年,要在江阴临港新城建设、无锡二类口岸下甸桥港区改造发展、宜兴港建设开通的基础上,争取有突破性的发展,努力实现江阴港发展成为重要的集装箱中转港,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始发港和目的港,力争开通国际航线;无锡二类口岸下甸桥港区和宜兴港区力争成为具有影响力的运河国际集装箱运输始发港和目的港,有效带动相关的服务业如船代、货代、船物料供应、装卸、运输、仓储、配送、金融保险及临江工业城市和地区的其他产业发展,争创国内一流的内河港口口岸。 第一节 发展目标一、水路运量预测江阴长江航道通航条件较好,江阴港至吴淞口航道里程为160公里,通航水深达10.5米,距长江口出海处约260公里,江阴港是我市通江达海的门户,拥有苏锡常泰等广阔的腹地,江阴港2005年集装箱吞吐量完成4.86万标箱。随着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的整治结束,上海大宗件杂货运输和苏南产业的转移分流,预计今后五年,全市长江港口货物吞吐量年递增20%,集装箱吞吐量年递增50%,到2010年将分别达到运量1亿吨和100万标箱。我市内河航道主通道已经形成,通行能力全面提高。按三级航道标准对京杭运河无锡段、锡溧漕河进行了整治,锡澄运河、锡宜线、宜张线、苏申外港线等主要航道也进行了护岸疏浚等专项技术改造,航道通行能力明显增强。今后五年,锡澄运河将由五级航道标准提升到四级航道标准,我市将新开三级航道——芜申运河,提高干线航道的通行能力;将基本形成一个以京杭运河、锡澄运河、锡溧漕河、芜申运河三级航道为主通道,四、五级航道为主骨架,其它航道为联接线的航道网络。预计今后五年,全市水路货运量年递增20%,到2010年将达到1亿吨。二、水路口岸发展目标水路口岸要朝着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监管有效,进出方便,服务一流的目标发展。江阴港以钢材等大宗件杂货、煤炭等大宗散货和液体化工为依托,积极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围绕把江阴港建成集装箱区域性重要中转港的目标,结合沿江经济开发区产业链及靖江园区开发战略和产业布局规划,进一步挖掘腹地货源,实现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有机融合,使水路口岸成为具有市场信息、现代仓储、专业配送、多式联运、展示交易在内的综合物流基地的中心;根据内陆二类口岸的特点,准确定位、扬长避短,着力提升并拓展无锡二类口岸下甸桥港区口岸功能,充分发挥水运经济的优势。在组织物流中,突出货物“干”、“散”、“大”的特点,使之成为集口岸物流、仓储和集装箱集散的无锡口岸物流中心水运分中心。预留滨湖区运河区域建设水运口岸物流中心分区,开辟宜兴港二类口岸,打通我市西南片区进出口“瓶颈”。至2010年,水路口岸货物吞吐量达到1亿吨,进出口货值100亿美元,集装箱吞吐量112万标箱,其中,外贸集装箱吞吐量50万标箱,征收关税和代征税90亿元。 第二节 主要任务一、一类口岸江阴港进一步加强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江阴港要紧紧抓住国际资本和产业大规模向长江三角洲集聚的重大机遇,强化35公里长江岸线的统一规划和招商引资,重点突出对大耗水量、大运输量、大进大出的沿江新材料产业和钢铁、重化工项目的招商,以此带动港口码头、仓储运输等沿江基础产业的发展,主动接受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辐射,真正形成与上海港等沿江各港口具有差别化的港口发展新格局,建设公共码头、整合已开发岸线,同时做好未开发岸线的规划工作,限制货主码头建设,逐步实施货主码头社会化,提高货主码头的使用效率,缓解公共型码头的紧张状况。重点建设江阴临港新城新港区。以新港区建设为突破口,切实推进新港区7个万吨级码头和相配套的陆域堆场及仓储设施、新港区疏港道路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06、07年重点抓好新港区3号码头3个万吨级集装箱专用泊位的建设和开放工作,抓好新港区4号码头建设,优化整合港口岸线资源。同时,以大通关建设为重点,加快港口口岸信息化建设,创新口岸查验监管模式,提升港口口岸功能,优化提升港口口岸发展环境;力争港口集装箱吞吐量06年达到10万标箱、2007年30万标箱、2010年100万标箱的目标;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亿吨,外贸吞吐量达到2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0万标箱。积极实施江阴靖江口岸资源共享、两岸联动开发等举措,落实靖江园区口岸管理机构的设置。进一步加大靖江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园区发展的支撑条件,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举,将靖江园区塑造成为船舶制造、机电装备、重化工、新材料、港口物流、现代商贸为一体的具有临江产业特色的现代国际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的物流基地。充分发挥临港新城新港区集装箱多功能码头的作用,增开江阴—上海外贸集装箱内支线航班,以发展江阴—上海外贸内支线为主要方向,力争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长江运输线班轮停靠的一个重要节点,并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和本地外资优势,适时开通近洋国际地区直航航线。规划建设以集装箱到发及多式联运为主的现代综合物流基地。江阴港要优先发展集装箱运输业,重点发展江阴长江港口物流园区,依托沿江大宗物资仓储、中转和配送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努力成为长江三角洲物流供应链的重要一环。要积极促进在现有设施和规模的基础上,重点建设和发展港口公共保税物流中心。充分利用保税物流中心政策优势,把水路口岸及其周边区域建设成为拥有综合物流服务功能、先进管理技术、一流物流设施、有效监控网络的,以经营多式联运为发展方向的现代综合物流基地。积极开展开发区联网监管建设项目。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通关一体化建设,推行“属地报关、口岸放行”的通关作业新模式,做好特殊监管区的功能整合、优惠政策叠加、保税仓库、出口监管库等保税功能的扩充。配合大通关工程的实施,积极开展把100平方公里范围的开发区建成联网监管区,实行区域化、开放式的计算机联网管理,区内联网企业进出口货物享受无纸通关、网上申报、网上审批、快速通关等一系列便捷通关措施。加速建设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在软件平台建设的同时,硬件规划建设口岸远程计算机联网系统,实现口岸相关部门的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扩大江阴口岸开放范围。围绕省委、省政府“沿江开发、两岸联动”发展战略,积极争取将江阴口岸开放范围扩大到靖江市,界址分别为东经120°00′11″、北纬31°57′08″、东经120°06′00″、北纬31°58′00″至东经120°21′51″、北纬31°57′33″、东经120°21′56″、北纬32°01′05″。调整东段水域控制范围,确保总装备部二十三基地军事设施的安全和非控制区域的码头对外开放。二、二类口岸下甸桥港 结合无锡城市规划的布局,适时调整并开展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在二类口岸下甸桥港区一期改扩建工程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支持船公司设立集装箱提还箱点,拓展二类口岸下甸桥港区的辐射功能,通过海关认可的转运模式,使得以宜兴直通点和出口加工区为中转指运地的进出口货物,借道二类口岸下甸桥港区,进一步发挥二类口岸无锡港的作用。支持二类口岸下甸桥港区码头公司拓展业务,形成支线货物的短驳为主、长途集卡运输为辅的企业经营结构,促进实现出口拼箱业务和堆场作业的自动化。至2010年,无锡口岸物流中心水港分中心集装箱堆场面积达43580平方米,拆装箱库达7640平方米,储存周转库41580平方米,集装箱年吞吐能力达到12万标箱,建成上海港的喂给港和内河枢纽口岸港,形成水陆运输集散地和支线型物流中心的发展目标。 积极开拓内支线运输。加强与上海港国际航运中心的沟通与合作,根据上海外高桥港区和洋山港的集装箱集疏运规划建设,积极引进船公司开辟无锡至上海运河集装箱运输内支线航线,鼓励无锡至上海运河集装箱运输公共内支线航线。船公司通过运河内支线,将二类口岸下甸桥港区作为国际集装箱全程运输的始发港和目的港,直接签发船运提单,以FOB或CIF价提供国际海运服务,使客户享受同等甚至低于上海至世界各地港口的全程海运价格,同时减少公路运输费用,大幅降低客户物流成本。努力实现口岸的真正直通,直接参与国际集装箱运输港到港、继而门到门的运输。优化口岸资源寻求共同发展。积极寻求与新区直通点的组合发展,确定各自的服务定位,积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拓展无锡二类口岸下甸桥港区范围,统筹考虑新区、锡山区、滨湖区对口岸功能的需求,预留水路口岸发展余地,拓展水路二类口岸的功能区域。在物流组织上,突出货物“干”、“散”、“大”的特点,注重扬长避短,着眼做大做强,着力建设并形成我市水运口岸物流、仓储中心和集装箱集散中心。加快口岸电子信息平台建设。协调有关部门加快建立实施有效监管的GPS卫星定位系统,促进口岸电子商务的发展,以直通口岸为目标,支持建立二类口岸电子数据交换平台,从根本上提高通关效率,改善通关环境。三、宜兴港正常直通点运行,继续完善功能,做大业务总量,尽快报批建成保税仓库和水路二类口岸,并在此基础上,争取设立出口加工区,将宜兴港建成我市西南片区并辐射皖、浙部分地区的重要口岸通道。

  第四章 陆路口岸无锡陆路口岸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科学调整通关作业流程,合理设置通关方式,精简作业环节,降低企业成本,提高通关效率,为全市的进出口企业提供高效服务,创造良好的通关环境,促进区域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第一节 发展目标一、陆路运量预测无锡市位于苏锡常都市圈的中间,沪宁铁路城市带的中段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中部,区位优势十分明显。随着沪宁高速公路、锡澄高速公路和江阴长江大桥相继建成通车,形成了水陆衔接、干支相连、网点密布、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初步显现了区域性交通枢纽的优势。“十一五”期间,由沿江、沪宁、宁杭、锡澄、锡宜高速公路组成的城市高速路网、以及国道、省道以及市域公路骨架组成的网络,使全市乡镇都将处于高速公路出入口25公里的辐射区域内;新长铁路的全线通车,将填补我市南北向铁路交通的空白,形成纵横沟通的铁路布局;加之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我市的交通优势将进一步显现。预计今后五年,全市客运量年递增15%,货运量年递增20%,到2010年将分别达到 4亿人次和2亿吨。二、陆路口岸发展目标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优势,大力发展和完善无锡新区海关直通点、无锡出口加工区建设,合理规划、高起点快速建设无锡口岸物流中心陆港分中心。积极关注和研究区域通关改革和电子通关改革带来的进出口物流通关模式的变革,创新物流模式,拓展物流功能,改进通关技术,优化服务方式,构筑无锡陆路口岸功能齐全、快捷便利的进出口物流系统平台,实现物畅其流。加强与空港口岸、水港口岸及其它专业物流园区的协同配合,实现水陆、空陆、陆陆等多式联运的衔接功能,充分发挥陆路口岸功能,大力开展进出口货运代理、报关、报检、订舱等业务,形成区域性国际货物集散中心和中转中心。预计到2010年,陆路口岸进出口货运监管量可达60万吨,进出口货值200亿美元,集装箱吞吐量8万标箱,征收关税和代征税50亿元。 第二节 主要任务一、改善口岸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加快陆路口岸及其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改善口岸查验和办公条件;改善口岸市政配套设施,重点是水网的接入和电力的扩容。规划整合新区直通点、出口监管仓库、公共保税仓库等现有功能平台,推动公共型保税仓库向陆路直通点附近迁建和扩建,形成功能较为集中的口岸功能区域,完善通关服务功能;加快陆路口岸各类保税物流设施的报批及建设进度,满足企业对保税仓储、国际配送等保税物流功能的迫切需求;立足长远,鼓励现有集装箱提还箱点与下甸桥水路口岸物流中心合理布局,统筹建设,联动发展,降低口岸物流成本,提升口岸物流水平。加快宜兴直通式转关运输海关监管点建设,适时启动二期建设。支持指导惠山区等一批海关直通点的规划、审批与建设,在全市形成多元化的口岸建设新局面。二、加快口岸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新区陆路直通式监管点口岸区域规划的实施,努力使口岸区域经济结构由目前单一的仓储外运,扩展为包括科、工、商、贸的综合性产业结构,以此带动新区经济和物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十一五”期间,新建物流中心堆场15000平方米,建设多功能仓库15000平方米,扩建直通点监管仓库5000平方米,整合建设保税仓库,并按照海关总署批准的建设面积足量建设。做好无锡口岸物流中心陆港分中心的协调开发建设,遵循“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完善配套,市场运作”的原则,完善园区投资环境。“十一五”期间,要加快无锡口岸物流陆港分中心建设,使其具有保税、大型仓储、配送、集装箱还箱点功能。三、继续推进无锡出口加工区的建设。“十一五”期间,要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开发、滚动发展”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地推进无锡出口加工区建设,把无锡出口加工区建设成为无锡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的出口加工基地。明确出口加工区产业定位,以半导体晶圆制造、精密机械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为主,大力发展上述产业和相关配套行业;做好A区三期1.28平方公里的规划调整和开发建设,实施卡口、广场等配套服务项目建设;推进出口加工区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通关速度,优化通关环境;全力争取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叠加试点,启动保税物流设施建设,拓展功能配套;提升出口加工区发展定位,立足全市统筹规划、合理扩建,用好用足各项政策优势,发挥出口加工区在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和促进进出口贸易方面的有效作用。四、探索推进陆路口岸物流新模式。继续拓展无锡海关新区直通点与深圳皇岗海关(香港)陆路直通、无锡海关新区直通点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进出口货物空陆联程中转、无锡-深圳-香港至世界各地的出口货物空陆空联程中转等通关物流新模式,构筑无锡陆路口岸功能齐全、快捷便利的进出口物流系统平台,实现物畅其流。继续推进加工贸易联网监管,构筑物流信息平台,探索加工贸易监管区新思路。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努力实现进出口企业的网上报关。积极探索区域通关改革试点,结合无锡口岸物流特点及需求,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推进长三角区域通关一体化。积极推进电子通关改革,简化作业流程,优化通关环境,促进企业发展。

  第五章 空港口岸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大、做强、做优苏南国际(无锡硕放)机场和抓紧开展苏南国际机场规划建设研究论证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无锡市委、市政府及时调整无锡硕放机场的建设规划,立足无锡,放眼苏南,为今后长远发展留好、留足空间。同时加大推进无锡机场改扩建工程的进度,力争2007年10月1日新航站楼及配套设施竣工、投运,初步奠定苏南国际机场的发展雏形。 第一节 发展目标一、航空运量预测无锡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著名的旅游胜地。随着我市以及周边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外交往、旅游业的不断扩大,航空客货流量将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程度更加提高,对外交往的任务更加繁重。预测到2010年,无锡空港旅客吞吐量将达到6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30万吨。 二、无锡空港的发展目标根据无锡机场的规划性质,无锡硕放机场是军民合用、近期及中期规划为国内干线机场及苏南地区重要货运机场,远期规划为苏南大型枢纽国际机场。 第二节 主要任务一、加快无锡机场建设。无锡机场是无锡市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窗口。无锡机场于2004年2月18日正式建立民航站并开通民用航班。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总参谋部关于无锡硕放机场民航站区改扩建工程的核准批复》(发改交运[2005]2404号)、《关于无锡硕放机场(民用部分)总体规划的批复》(民航华东函[2006]106号)的精神,于2006年正式启动改扩建工程,计划一期工程于2007年竣工。工程主要内容:按4D级标准改建飞行区,跑道延长到3200米,新建站坪近10万平方米,新建航站楼4.2万平方米(含地下车库)以及航管、塔台、货运站、消防站、机务车库、卸油码头及油库(2×1000立方米油罐)等配套设施,目标是形成年旅客吞吐量300万人次。计划二期工程将于2008年启动建设,主要内容:延长滑行道和联络道200米,扩建站坪20万平方米,扩建航站楼2.4万平方米等相应的配套设施,目标是形成年旅客吞吐量600万人次的规模。二、加快无锡空港开放步伐。2006年开通香港、澳门地区航线,保证无锡机场口岸临时开放。同时,要积极争取将无锡空港口岸开放纳入国家“十一五”口岸发展规划,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机场口岸联检设施,力争在2007年实现无锡机场一类口岸开放的目标,开通日本、韩车、新加坡等国际航线。三、加快发展空港物流产业。根据苏南地区重要的货运机场的目标,抓紧2万平方米的货运站,2.5万平方米的货运堆场和2000亩的空港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全货运包机,开辟国际货运航线,积极打造航空物流平台,发挥对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补充作用,推动无锡乃至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三节 中远期目标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规划建设苏南国际机场的重要指示,无锡(苏南国际)机场中期将按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货邮年吞吐量50万吨的目标进行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7000亩。远期按年旅客吞吐量3000万人次,货邮年吞吐量100万吨目标进行规划,总用地面积为20000亩。

  第六章 对策措施无锡“十一五”口岸发展规划要围绕建设“成本低、服务好、速度快”的一流口岸的目标,抓好口岸建设,推进口岸发展,强化口岸管理,改进口岸服务,优化口岸环境,提高工作效率,为促进我市的开放型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提高组织程度。充分认识口岸在发展经济和建设现代化城市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树立“没有口岸就没有对外开放”的意识,营造“大口岸”、“大通关”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市口岸协调管理委员会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协调功能,建立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加强口岸管理、发展口岸经济及落实口岸发展规划纲要等的重大措施,协调口岸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加强市口岸管理办公室的机构建设,强化归口管理,切实履行其规划、协调、管理和服务的职能。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口岸工作的领导,明确专人负责口岸工作。要完善口岸经济目标管理和统计信息工作,建立制度,形成网络。二、科学规划,推进建设,加大口岸投入。认真做好口岸总体规划纲要实施和口岸专项规划的报批、审批工作,尽快确定江阴长江岸线、无锡机场长远期发展、无锡港改造和宜兴港组建等专项规划。建立市口岸发展专项资金,在加大政府对口岸投入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引导、鼓励多种所有制企业参与口岸企业重组和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利用外资,促进口岸企业、口岸设施和口岸配套服务业发展。三、依靠科技,强化管理,创新工作机制。积极采取先进技术和管理办法,认真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口岸电子执法系统推广工作的通知》精神,积极推动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建设,加快“电子口岸”工程的实施,实现口岸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加大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和各子系统的功能开发力度,实现网上报关、报检和在线通关一站式服务,提高通关效率。强化口岸查验单位的联合办公和文明窗口建设,积极开展口岸单位文明共建活动,加强口岸查验部门的行风建设。积极培育外贸代理服务业,同时对口岸中介组织进行清理整顿,规范口岸中介服务行业行为。

官方微信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

无锡普法

返回顶部